17站长网

17站长网 首页 资讯 业界 查看内容

热点资讯|小微企业的危与机:数字化建设解决资金难题

2020-3-21 10:20| 查看: 168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小微企业的危与机:数字化建设解决资金难题 本报记者/郑瑜/何莎莎/北京报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生金融的两面。一边是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迸发,一边是金融机构线下业务收缩,窄门之中,催生数字化转型。 在有序推动 ...

小微企业的危与机:数字化建设解决资金难题

本报记者/郑瑜/何莎莎/北京报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生金融的两面。一边是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迸发,一边是金融机构线下业务收缩,窄门之中,催生数字化转型。

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后,相比规模以上中大型企业的资金实力,单体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的小微企业复工难度仍存。

借款难、借款贵的小微企业,维持自身运营的资金成本、人工成本及租金等固定成本高昂,尤其受影响。

而这些遍布城乡的小微企业,又是真正深入国民经济毛细血管的重要实体,牵动着数亿人的就业,是改善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稳定宏观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发生以来,政府出台多种政策,试图通过财政支持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援企稳岗。

与此同时,如何精准定向扶持仍然值得关注。

应急政策可度一时难关,若要持续发挥其就业稳定器,经济运行加速器的作用,自身突破经营模式之外,诚需一个更贴合需求,有温度、有弹性的金融环境,从宏观与微观上长期维稳小微企业的发展。

疫情冲击,济生线上模式

毋庸置疑,原本依赖于线下的餐饮、零售、文娱等服务行业,线下业务停摆,租金、人工等经营性固定成本却没变,诸多小微企业本就缺乏资金储备,自然出现资金衰竭。招商银行近日开展的小微企业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冲击下,受访企业普遍对上半年的营收增长悲观,超过六成的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会同比减少20%以上,2/3的受访企业表示现金流能支撑企业经营的时间在3个月以内,不少企业甚至支撑不过1个月。

对小微企业来说,要获得资金流动性,增加经营抗风险能力,在借助金融工具之前,其实自我业务的转型升级是首个门槛,数字化、线上化建设,会是其解决资金难题的关键。

理论上,企业在受到重大冲击后,往往会申请融资贷款。但对小微企业来说,融资症结一直存在。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总结为“难繁贵”。融资难,难在小微企业的“三无”:无报表、无信评、无抵押;融资繁,繁在信用评级手续;贵,贵在贷款链条长,成本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小微企业信贷渗透率仅为25%,个体工商户信贷渗透率仅为16%,结构性失衡严重。解决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需要合理、合适、合价的金融工具,解困急需良方。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诊断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调研发现,疫情导致大部分小微企业净利润受损,但纯线上经营的企业净利润受冲击程度最小。其中,纯线上经营的企业中,净利润没有受影响的企业占比达32%,净利润增加的占比达10%,均高于其他经营模式。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线下企业向线上转移,在疫情爆发后的三个月内,11%纯线下经营受访者表示,有转型线上经营的计划。

有意思的是,在调查中发现,线上经营模式与小微企业金融健康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这背后,揭示了线上经营的意义,对小微企业来说,若是能够通过数字化积攒大量个人和企业行为数据,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数据转为风控和增信手段,小微企业便可以从三无借贷人,成为有信用评估与授信的数据,进一步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与融资渠道。

对借贷机构来说,无接触、纯线上的金融服务,在线下业务空间收窄的情况下,又能发挥重要价值。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调查发现,受访的微小企业主更青睐于互联网银行、网络小贷平台等数字金融平台或民间融资渠道解决现阶段的资金困难,虽然有可能要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因为这些互联网借贷产品或服务,能通过金融手段在无抵押情况下实施风控,规避了小微企业在申请传统银行贷款时的障碍,也能满足小微企业对贷款“短、小、急、频”的需求。数据显示,互联网借贷发展水平每增长1%,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减少2.57%。

纾困小微,求解政策空间

此前,央行宣布在疫情防控期间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市、区)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要求获得再贷款资金的银行向应对疫情的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如何覆盖到小微企业,其实还需要定向为小微企业提供借贷供给。

近日,全国工商联指导下,百家银行通过与网商银行合作,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将互联网平台的渠道和信息数据优势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和风控能力优势相结合,通过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互联网贷款方式,全力支持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复工复产。

对小微企业来说,随着业务转型,借助数字金融,补充贷款途径之外,真正缓解资金问题,还要破解供给和流动性的两大难题。

今年年初,《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流出,清晰定义了互联网贷款以及监管归属,设置了诸多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再次强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暂行办法》为小微经营贷款和产业金融带来机遇,但对金额和资金用途管控上的收放上,可能会导致扶持不畅。其中要求商业银行办理互联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小额、短期的原则;单户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个人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对于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新办法取消了50万元的金额限制,放松了1年的期限限制。

新办法之下,互联网借贷主体切分了个人与企业。实际借贷中,大量小微群体,因为难以达到企业借贷门槛,个人贷款相比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反而在小微企业与个体户中更具业务优势。在个体商户和自雇经营者里,存在不区分经营实体与经营人的特点,在实际风控中,小微企业数据不完善,授信对于个人数据依赖性反而更高。

像在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的产品中,都会采用“经营人”和“经营主体”双资质评估,区别于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在授信时,引入支付结算数据,保险数据、个人资信信息、行为数据等多维变量,来实现对小微经营的授信。

但《暂行办法》中对个人信用贷款的金额与期限限制,或许会抑制小微企业借贷意愿。

在上述《建议》调研中发现,小微企业因为中断风险高,对小额且稳定的贷款需求旺盛。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集中在100万元以下,更加青睐还款期限为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在所有受访企业中,约70%的企业主表示疫情爆发后企业有资金缺口,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在1万至100万元之间,有54%的企业主希望得到1年以上的固定期限贷款。

对小微企业来说,降低“抽贷断贷”风险,增加贷款稳定性,避免因为期限短带来的还款压力,是他们借贷的重要诉求。

因此,在《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细分个人信贷,松绑金额与期限,或许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贷款的价值,从供给侧改善小微企业生存状态。比如,能够区分互联网经营贷和互联网消费贷的期限差异。按照现有产品,互联网经营贷期限通常为2~3年,在实际经营中,小微企业主更在意“短用长借”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在借贷额度上,一旦细分个人经营贷与消费贷后,上限也应当有所区分。按照实际经营需求,50万~100万元上限范围,会是小微企业贷款的合理区间,30万元上限则更适合做消费贷上限。合理的借贷额度,是提防小微企业或个体经营户多头借贷风险的根本。若是要尽可能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或套利风险,遏制借款额度或者设立并符合实际经营借贷的金额上限,并不是好方法。在受托支付、交易场景、合作平台资质、风险控制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规则制定,或许才能平衡互联网借贷风险与价值。

过去抗疫为主的50多天里,大量数据与调查,揭示了小微企业的经营问题与真实借贷需求,小微企业的发展值得重视,莫要打击小微企业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0-3-21 10:20,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网站留言或联系站长:17tui@17tui.com
·END·
站长网微信号:w17tui,关注站长、创业、关注互联网人 - 互联网创业者营销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投稿和网络收集,旨在传播知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谢谢!

17站长网微信二维码

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长、创业、互联网等领域,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联网资讯,帮助站长转型升级,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信息和品牌营销服务,与站长一起进步!让互联网创业者不再孤独!

扫一扫,关注站长网微信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