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救活了生鲜电商,我们这些行业也该想想自救的办法了。” 2 月 20 日,正式回到办公室上班的第一天,创业者李铨立即召集几位骨干成员,在间隔超过一米距离的办公桌旁,开了 2020 年第一场正式会议。 会议的目标,是探讨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对公司业务造成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这家位于粤东地区的电子商务创企,第一次讨论类似的问题了。 在大年初八的核心团队线上沟通会里,他们就探讨过了相应的对策,“骨干成员大部分都在潮州,我们的主业是文具电商,但现在很多学生都在家学习,文具需求少,很多公司没上班,A4 纸等耗材也无人问津。所以有人建议转型生鲜、果品,有人建议和超市合作日杂配送业务……” 类似的难题,也摆在了很多区域类电商平台的面前。目前懂懂笔记接触的广东、福建地区的部分小微电商创企或机构,主要是一些地区性的电商平台、生产企业的电商部门以及电商代运营机构,这些低线城市的电商企业规模不大,业务很杂,而且抗击风险能力有限——尽快破局,成为他们“活下去“的首要任务。 No.1 小微电商创企押宝到家服务 “有成员建议加大周围县域的生鲜果品(到家)服务,但是我们的基因是文具商品,肯定做不过人家的,这条路走不通。” 在这场被团队戏称为“自救会”的交流中,李铨首先强调,目前生鲜果品的用户需求虽然很大,而且在三、四、五线城市也缺少美团、饿了么等专业配送平台,但已经有不少生鲜市场、经销企业联合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公司,尝试启动生鲜到家业务了。 在他看来,传统生鲜市场具有完善的生鲜产品供应链,互联网企业拥有系统研发、运营平台的能力,这些都是小微电商创企不具备的,“再说,市内很多的酒店、餐厅也开始做生鲜了,盲目转型生鲜到家业务肯定不行。” 早在 2 月初,他就已经要求市场部门的同事,通过线上方式调查周边区域(汕头、揭阳、潮州等地)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到家服务,需要什么类型的商品。结果除了生鲜产品外,就是日用品以及零食小吃。 有超过四成的用户表示,宅在家中最希望小吃、零食也能“到家”;还有近两成的用户称,家中诸如胶纸、卫生纸、洗具、餐具等日用品比较缺乏,因为不愿意出门购物,对配送有很大的需求。 消费者不愿意出门,引发的最大的需求,就是商品能够“上门”,而且是类似盒马鲜生这样的“半小时”效率。但是这样的需求,在疫情期间已经成了很难完成的任务。 “汕头、揭阳、漳州调查的结果也相似,主要是日用品和生鲜、零食到家的需求为主。”李铨告诉懂懂笔记,由于自己没有生鲜、零食领域的供应链资源,加上周边已有电商团队推出生鲜、零食到家配送,因此他们决定从日用品着手,押注到家服务。 虽然团队是做文具电商的,但也有诸如创意家居用品、特色餐具、洗具等日用品的库存,卫生纸、沐浴露、洗发水等商品也能够通过合作渠道获取,“刚好也有朋友在汕头、揭阳开了工厂,就是生产日化用品的,除了品牌知名度低没别的问题。” 李铨面带苦笑说道,很多消费者对于生鲜、零食、日用品的到家服务,也只“求有”,很少会去追求品牌了。只要能足不出户购买到日常所需商品,品牌、价格都不是很重要的因素。这也就成了目前很多小微创业企业“自救”的最佳商业途径。 当然,团队仍有一些分歧:究竟是只做本市日用品的到家业务,还是包含周边城市一起开展;是只做郊区县乡市场的到家业务,还是涵盖中心城区一起做。“你想啊,市区是有美团跑腿的,市民买东西也容易些,反而是郊区县乡的需求比较大。” 因为有部分团队成员家住郊区县,可以将自建房的部分空间改为“前置仓”,用于存放部分比较热销的日用商品,供跑腿的人取货、送货。大家在敲定基础运营模式、商品范围之后,亟待解决的就是配送员、配送人力的问题了。 有多少的人力,决定可以做多大的业务。那么,在当下的三、四线城市招聘跑腿员,会遭遇什么情况呢? No.2 需求大、好招工,区域到家业务模式爆发? “酒店做生鲜有现成的小工,但咱得招到人才能配送。” 和李铨“求生”想法不同,汕头澄海一家电商代运营机构的负责人胡奕烁正在全力押注“到家”业务。他认为未来三、四线城的到家服务,有可能是全新的风口,甚至是一片蓝海,“诸如美团的跑腿业务不可能下沉的这么低线的区域,这是我们做区域电商创企的绝好机会。” 二月初开始,他已经安排人事部门在线上开始招募同城配送人员,“不会设置什么招聘条件,只要年龄合适什么人都需要”。 胡奕烁告诉懂懂笔记,原本“商品到家”的服务模式,并不被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所认可。然而,特殊时期,部分从一、二线城市返乡的年轻人开始期待类似生鲜到家的服务,给家里添置蔬菜、生鲜和果品,引发了区域性电商的业务模式变化。 目前,很多广东、福建、江浙地区的低线城市,服务型行业在复工之后都面临生存的压力,尤其是各类型电商创业企业,需要依靠快递物流网络做生意,商品销不动,就开始研究新的服务模式,例如开拓到家服务。你可以说这是小微创企在病急乱投医,但在他们看来,自救本身就是“打仗必须短平快”。 “现在身边很多家庭都在讨论线上买菜的话题,很多人每次购买都是几百元,恨不得凑足一周的商品配送到家。”胡奕烁认为,这是三、四、五线城市发力“到家服务”的最佳机会。 此外,由于三、四线城市密集制造业复工的比率不大,有很多劳动力可以招揽,“流水线的工人急需寻找新的工作岗位,招人的问题不大,而且很多人可以自备通勤摩托车,工资要求也不高。” 胡奕烁决定加大配送员的招聘力度,在前期为代运营的零食企业消化库存商品后,迅速拓展其他生鲜果品蔬菜等配送到家服务,“现在很多食品企业的出货价格都是空前的低。跑腿员底薪给一千三四就可以了,剩下的按单提成,人力成本不高,利润应该是不错的。” 他告诉懂懂笔记,公司开出 1300 元的底薪,外加每单跑腿3~ 6 元提成,在四天内就招到了近 20 位本地的“跑腿员”,并在城区、郊区县开始为下单购买零食的用户送货到家了。 “大家都宅在家,零食消耗也是很大的。我们配送的时效不用和生鲜去比,跑腿员可以多单(凑齐单)配送,收入也是多劳多得。”据胡奕烁透露,零食到家的业务上线后,他们线上店铺的订单量大增,“很多人买猪头粽(潮汕小吃),四天内销了近五百单。” 由于“试水到家”初尝甜头,胡奕烁和团队担心还会有本土食品类企业延伸到家服务,加入竞争行列。因此他们还计划增加投入力度,增加食品的品类,扩大覆盖周边地市、郊区县的配送范围。 “现在我知道的本市好几家零食、干果厂家,就在考虑做同城配送到家服务了。”他告诉懂懂笔记,特殊时期导致到家服务的需求大增。因此,无论是加工厂、大型餐饮、电商创企,都在拼命地往到家服务上扎堆。 那么“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城市)的到家服务模式,会形成长期的供需旺盛环境吗? No.3 企业扎堆发力到家,或是短期的“伪风口” “真不明白周围这么多平台都在推到家服务,这不是瞎胡闹吗?” 张超是深圳一家生鲜配送机构的运营经理,他告诉懂懂笔记,近期生鲜电商行业重新被激活,很多区域性的生鲜电商都看到了到家模式的优势,也导致很多区域性零食、日杂和化妆品电商平台开始力推到家服务,“部分护肤品电商也在做(自营送货)到家的服务了,毕竟现在很少有人在线下买护肤品,可是这些业务能拼得过京东、淘宝、拼多多吗?” “一些创业者将部分企业开展的到家配送,当成新的风口了。”张超告诉懂懂笔记,不仅仅是粤东、华南,很多三、四线城市都有电商创企“试水”到家配送,“在我老家台州,现在也听说好几位同学的公司都在做到家配送业务了。”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渠道委员会针对部分企业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线下企业的到家业务普遍增长80%~200%之间,部分企业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的线上业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以上。 除了生鲜之外,很多零食、生活用品、日化用品延伸到家模式之后,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业绩。因此,让不少初创团队信心大增,开始加大投入招聘配送人员,购置运输车辆,将配送到家业务作为了主打的“经营核心”。 “现在大家都足不出户,所以到家服务肯定有需求,但环境会一直这样子吗?”张超无奈的说道,尽管“禁足”让许多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都认可了到家服务模式,但距离真正的“爆发”还有很长一段路。 他从公司同事那里了解到,这位同事的老家宁德,近期也涌现了大量提供到家服务的小微电商创企,除了配送日杂、零食等商品外,还“兼职”帮市民跑腿购买商品。“感觉就是在很多地市出现了无数超微规模的美团跑腿。” “市场需求很快就会变化,这几天部分本地居民都开始出门买菜了,我们生鲜配送的订单也在陆续减少,想想其它商品的到家服务会怎样?”张超认为,到家需求“井喷”仅仅是特殊时期短暂的风口罢了,“只要生活状态恢复正常,这个需求肯定会回落的。” 他和一些生鲜电商的同行也在讨论,近期部分区域性生鲜电商平台借疫情“续命”,但是行业内仍不看好未来的走势。部分平台虽然面对到家需求井喷、配送压力巨大,但仍无任何计划自建配送队伍,就是因为担心市场回复常态后,用户的需求骤减,生鲜电商行业再次面临生存危机。 有“危”也有“机”,随着各地春节“超长”假期陆续接近尾声,分析机构也开始在预测,哪些行业在疫情之后将迎来新的风口期。 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这两匹互联网行业的“黑马”,已经在疫情中显露出优势,但并不是任何需求,都能够成为新的风口。就像到家服务一样,大量企业扎堆、跟风上马,很可能只是短暂的爆发。 短期需求很难造就风口,这个观点你是否认可?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投稿和网络收集,旨在传播知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谢谢!
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长、创业、互联网等领域,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联网资讯,帮助站长转型升级,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信息和品牌营销服务,与站长一起进步!让互联网创业者不再孤独!
扫一扫,关注站长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