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网络平台打零工,于是“互联网+零工经济”应运而生。“斜杠青年”(多重职业、多重身份的人群)、“U盘化生存”(像U盘一样可以自由协作)等新名词的出现,也反映了零工经济大潮的来临。 58同城联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县域零工经济调查报告》显示,35.11%的县域零工工作与互联网相关,“互联网+”类零工在各种零工类型中排名第一。这意味着,网络深深植根于下沉市场用工领域,“互联网+零工经济”已成为县域民生的重要支撑。 灵活的就业模式、丰富的就业渠道、较低的从业门槛……依靠互联网,在零散或空余的时间,通过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技能、劳动等获取报酬,成为许多人的选择。据悉,在互联网服务与线下结合日益紧密的中国,有4亿多人从事零工经济,且从业大军不断壮大。 在新兴互联网业态下产生的新工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涉及的行业面也越来越广。最典型的有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此外,还有设计、翻译、写作、摄影、培训、开网店、法律咨询,以及做饭、家政、搬家、美容、美甲等。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能通过“零工经济”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作为传统就业的补充,“互联网+零工经济”实际上也是共享经济在人才市场上的体现,在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劳动收入、促进就业公平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放眼整个就业市场,相当于在稳定的劳动力大军之外,增添了一支支灵活机动的游击队。 此外,以兼职用工形式替代全职人员的“零工经济”模式,打破了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模式,使得原有的“企业-员工”雇佣合同制度逐渐向“平台-个人”的交易模式转变,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互联网平台又使得“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对接匹配更加快捷、报酬计算更加精细,很大程度降低了供需双方的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 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互联网+零工经济”还是个新课题。一方面,法律、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应当涵盖“零工经济”就业群体复杂多样的劳动关系,有效维护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另一方面,相关互联网平台应负起审查责任,确保供需双方信息真实,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总而言之,政府、平台合力,供方、需方自律,才能促进“互联网+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投稿和网络收集,旨在传播知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谢谢!
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长、创业、互联网等领域,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联网资讯,帮助站长转型升级,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信息和品牌营销服务,与站长一起进步!让互联网创业者不再孤独!
扫一扫,关注站长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