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了关于“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的最新规则。新规要求创作者发布剧情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 此举意在打击网络上的虚构摆拍行为。新规明确表示,利用虚假摆拍进行不当营销的账号,平台将从严处罚。 据悉,近期,网上部分剧情演绎类视频作品网络传播过程中,因为前后语境缺失,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造成了不良影响。 此外,还有极个别创作者试图利用虚假人设、情节等编造不实信息,凸显对立或冲突效果,骗取流量和钱财。 新规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文案包括但不限于“虚构/演绎作品,仅供娱乐”等),避免作品被误解。 对未注明“演绎”标识,又刻意利用虚假摆拍获取流量进行不当营销,误导公众的账号,平台将视情节对其进行无限期封禁等处罚。 同时,抖音在新规中明确,即便视频已经主动打标,内容仍需遵守《抖音社区公约》,包括但不限于:不得包含虚假慈善、虚假卖惨等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不得含有低俗、暴力、歧视等违法或不良内容。 另外,抖音将开通申诉通道,若创作者认为自己发布的虚构作品无责,仅因被不合理曲解或者其他原因引发视频被处罚,可向平台提出申诉。 抖音表示,这一规则更新,既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虚假摆拍现象的治理,也是为了避免内容创作引发错误解读,服务广大创作者制作、传播合法合规演绎剧情内容的需求。上述规则已经开始试运行,并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 抖音在公告中还表示,为了方便创作者,将在创作发布页面上线“演绎”声明打标功能。其中,“发布后打标”功能已经于近日上线。 具体形式为,当平台发现某个作品真实性可能存疑时,会向创作者发送通知,提示其作品疑似存在“演绎摆拍”,为避免他人解读对作品产生影响,创作者可以选择勾选“该作品为演绎作品,仅供娱乐”等声明,相关标识会在视频下方自动展现。 目前,抖音正在积极开发“发布前打标”声明等功能,未来创作者可以在发布页面一键勾选,对作品进行打标。 2022年以来,抖音针对不实信息已经上线了预警、溯源、存疑(提醒)、跳转、粉丝抹除、谣言库、拦截、打标、推送等多项能力。 2023年1月1日至今,抖音针对以摆拍为重点的不实信息现象予以严厉打击,共对2648个账号予以封禁等处罚,下架133.7万个视频。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投稿和网络收集,旨在传播知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谢谢!
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长、创业、互联网等领域,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联网资讯,帮助站长转型升级,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信息和品牌营销服务,与站长一起进步!让互联网创业者不再孤独!
扫一扫,关注站长网微信